从对冲基金到做市机器人:Hummingbot 的起源故事¶

这是我们如何创建首批代币化对冲基金之一、在与 SEC 达成和解后关闭它,如今又着手构建开源做市机器人的故事!
本文改编自 2019 年与 Hummingbot 联合创始人 Michael Feng 的播客访谈。
目录¶
- Feng 迈向硅谷之路
- 我们是如何创立 CoinAlpha 的?
- 智能合约遇上对冲基金
- 天啊,SEC 找上门来了
- 关于基于区块链的基金的反思
- 什么是 Hummingbot?
- Hummingbot 解决了什么问题?
- 为何选择开源 Hummingbot?
- 使用 Hummingbot 难吗?
- 给初创公司的通用建议
Feng 迈向硅谷之路¶
2001 年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在花旗集团从事抵押债务凭证(CDO)的创建工作,之后转至摩根大通。当时大多数人还没听说过 CDO,但我被这个领域吸引,因为与传统投资银行不同,它提供了一个从零构建全新产品的契机。
我的工作是设计以次级抵押贷款及其他住宅房地产风险为支撑的 CDO,因此,无论好坏,我都参与了一些如今臭名昭著的交易,这些交易促成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后,我深感幻灭与沮丧。当初吸引我进入金融领域的,是运用数学、统计学和金融工程创造比现有产品更优的工具,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我整个职业生涯所打造的产品,竟导致数百万人失去家园和工作。这种感觉令人痛苦不堪。
幸运的是,我得以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工程硕士学位,于是我辞去了安逸的金融工作,重返校园。与斯坦福的同学交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创业课程,真正帮助我完成了从金融到科技的转型。
我和朋友 Max 共同创立了一家公司 doxIQ,利用计算机视觉从 PDF 文件中提取表格及其他结构化数据。最终,doxIQ 被更大的 PDF 公司 Nitro 收购。收购完成后,我和 Max 都加入了 Nitro,我负责产品管理,他负责研究工程。2017 年,我又被创业的激情点燃,离开 Nitro,创办了 CoinAlpha。

Feng 及其联合创始人是如何创立 CoinAlpha 的?¶
我记得 2013 年 Max 告诉我:“嘿,你得去看看这个比特币!”当时我最初觉得这完全是无意义的骗局;显然我那时非常看空。事实上,我甚至在 Facebook 动态里发过类似这样的帖子:“我该怎么找到做空它的方法?”

直到 2014 年以太坊白皮书发布,我才真正开始关注。我意识到智能合约有能力将衍生品、贷款等金融产品置于区块链上,从而构建一个更高效、透明和开放的系统。亲身经历过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知道加剧崩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没有人清楚自己对雷曼兄弟的真实风险敞口。
每一份信用违约互换本质上都是双方之间的双边协议,因此当众多银行之间形成层层嵌套的私人协议链时,根本无法追踪任何人对雷曼兄弟的最终风险暴露。整个金融世界在 2017 年 8 月左右开始的三个月内几乎完全冻结。
真正让我投身加密领域的是坚信:智能合约终将取代纸质合同,打造一个更高效、更透明的金融世界。正是这一信念促使我们在 2017 年年中创立了 CoinAlpha。我很幸运地结识了朋友 Carlo,他走的路和我如出一辙。我们曾一起上大学,他也曾在投资银行长期从事衍生品结构设计,如今在亚洲创办过一家科技初创公司。我们的另一位朋友 Martin,此前曾创办过另一家初创企业,当时正在苹果公司担任机器学习工程师,但他真正的热情是交易比特币。于是,他在业余时间将工程与机器学习经验应用于开发一个机器人,试图预测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走势,并自动执行交易。
我们认为投资基金是一个值得切入的领域,因为传统基金极度不透明且低效。小型基金管理人很难起步,因为运营基金的固定成本太高,必须拥有上千万美元资本才能维持生存。我们相信,智能合约能让几乎任何人——哪怕只有几千美元——创建一个能收取管理费的工具。因此,我们决定证明这是可行的。
智能合约遇上对冲基金¶
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Fund Protocol的开源区块链基金协议。但我们同样意识到,如果无法确切知道它如何运作,人们很难采纳它。于是我们决定同时开发该协议的首个应用,发起了一只名为 CoinAlpha Falcon, LP 的对冲基金。我们走完了传统对冲基金经理必须经历的所有流程: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发布私募备忘录(PPM)、建立投资者尽职调查与准入流程。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没有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人和审计师,而是采用了智能合约。
我认为我们是首批代币化基金之一,但由于无法接受散户投资者,我们从未将其宣传为“代币化基金”。由于基金法规不允许投资者自由转让份额,我们担心称其为“代币化基金”会吸引错误的群体,因此我们仅称之为“基于区块链的基金”,并强调其在效率与透明度上的改进。由于无需人工行政管理,我们得以将最低投资额设为极低的 20 个以太坊(当时约合 6000 美元),并提供每日申购与赎回的流动性——这是其他任何对冲基金都无法提供的。
天啊,SEC 找上门了¶
有一天,我们收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封信,称我们可能因从事所谓的“一般性劝诱”而违反了证券法。
背景是,和大多数对冲基金及初创公司一样,我们依据 Rule 506-b 豁免条款运作,这意味着你可以向合格投资者或已有既存关系的人进行推广,但不得在“任何报纸、杂志或类似媒体上发布的广告、文章、通知或其他通讯,或通过电视和广播播出的宣传内容”中进行一般性劝诱。(来源)
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并未完全理解“一般性劝诱”规则的所有细微之处。我们在网站、博客文章和媒体采访中发布了大量信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推广的是技术,而非基金本身。我们希望基于区块链的基金模板能被整个对冲基金行业最终采纳。
尽管我们飞往华盛顿特区,向 SEC 解释了我们的初衷,但他们最终认为,鉴于我们公开提供的信息,确实构成了“一般性劝诱”。鉴于该规则的定义范围极为宽泛,我们认为达成和解是解决此事的最佳方式,以便我们能专注于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的核心业务。
我们学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在金融领域,“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做法行不通。 从这次经历中,我现在建议其他加密货币初创公司尽可能遵守最保守的监管指引,而不是假设因为自己规模小就能躲过监管审查。
关于基于区块链的基金的反思¶

即使在与 SEC 达成和解之前,我们就已意识到,创建基于区块链的基金这一初始方向可能对市场而言为时过早。既然我们已决定转型,关闭我们的对冲基金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结果。
原因在于,我们很难让其他基金经理采纳我们的模板。就连我们自己,也因不同加密货币交易所不愿为我们开户,以及机构投资者普遍要求第三方管理人背书而屡屡受阻。
举个例子,我曾向一位传统股票多空对冲基金经理推介 Fund Protocol,他的回应是:
“这确实很有趣,我也希望用它来节省管理费。但如果我告诉我的有限合伙人——那些传统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我们正试图用智能合约优化基金结构,他们很可能会撤资,因为他们会觉得我们没有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即策略和业绩。”
Fund Protocol 难以赢得现有基金经理的认同。我们确实有几位新晋经理使用了我们的协议,但他们都是正在尝试从零起步的个人。我们仍支持他们以及我们的开源协议,但我们觉得这种模式难以规模化。
2018 年底重新审视我们的战略时,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核心优势并非编写智能合约。基本上,任何懂 JavaScript 的人都能用 Solidity 编写智能合约,因此这已变成一种相对可替代的技能。
而构建一个稳健、高效且可靠的跨交易所交易机器人——就像我们为量化对冲基金开发的那一个——则要困难得多。
什么是 Hummingbot?¶
我将 Hummingbot 比作一个比特币挖矿节点。挖矿节点是一种软件客户端,可在本地或云端运行,它持续执行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算法以产生价值,但前提是你要为其提供足够的电力。
同样,Hummingbot 也是一种可在本地或云端运行的软件客户端。它运行的不是哈希算法,而是做市算法。它不需要电力,而是要求用户在不同市场中维持代币库存。
做市就是持续提供买入和卖出某种资产的报价。在传统市场中,做市一直是投资银行、经纪交易商、量化对冲基金、高频交易公司以及其他高度专业机构的专属领域,因为只有这些公司才被允许直接在交易所交易。
另一方面,在加密货币领域,每个人都有直接市场访问权。个人和基金处于同一公平竞争环境中,因为他们访问的是相同的 API。此外,加密交易所高度竞争的特性迫使交易所必须开放其 API 以相互竞争。这为任何人运行做市机器人并从不同交易所之间的买卖价差中获利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过去几个月我们的工程工作主要聚焦于此,因为尽管交易所都提供 API,但它们各不相同,还存在各种奇怪的边缘情况,比如速率限制、需要处理的错误条件等。此外,我们最初使用 Python 构建了整个系统;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它实在太慢,于是将所有代码转换为 Cython——这是一种类似 Python 的代码,被编译为底层 C 语言。这使我们的基础设施速度提升了约 1000 倍。
Hummingbot 解决了什么问题?¶
基本上,市场既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但目前只有大型做市商存在。这些机构如 Jump Trading 和 DRW Cumberland,专注于为顶级交易对做市,例如 Coinbase 上的 BTC-USD 或 Binance 上的 ETH-USDT。但一旦你转向更小的代币对和更小的交易所时,流动性就会显著下降。
大型做市商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因此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上为小市值代币对分配库存并完成技术集成,与其将精力集中在高交易量、高流动性的主流代币对上相比,根本不值得。对于这些小型市场,个人和小型机构更适合担任做市商。
这一问题在传统市场中同样存在。美国股票市场正面临“小盘股流动性危机”,原因是由于暗池和替代交易系统(ATS)的兴起导致流动性碎片化,使得小盘股缺乏做市商的关注。如果你能为苹果公司做市,为何还要费心去交易那些在不同交易所挂牌的小额股票?这种效应在加密货币市场中被进一步放大——传统市场仅有约 13 家交易所,而加密市场则有数百家全球交易所,每家都提供数十至数百个代币对。
我们意识到,早期使用 Hummingbot 的用户可能并非经验丰富的交易员,因此我们专注于一种风险较低的策略,即跨交易所做市。这是一种套利与做市的混合策略。
基本上,您在一个更宽泛(流动性较低)的交易所上挂单做市,并在更紧密(流动性更高)的交易所上对冲风险。当您在较宽泛交易所的订单被成交时,系统会自动在更紧密的交易所上执行一笔对冲交易,从而捕获套利利润。这仍然是某种形式的套利,但不再是“吃单/吃单”套利,而更像“挂单/吃单”套利。此外,您还将流动性从高流动性场所转移到低流动性场所,因此对交易所本身也有益处。这也是我们最初专注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原因。
由于 Hummingbot 用户可以通过
为 DEX 提供流动性来赚取套利利润,我们认为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冷启动问题,并吸引来自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者。从规模上看,我们相信 Hummingbot 将使任何 DEX 都能拥有与最流动的中心化交易所相同的流动性,因为理论上,只要存在买卖价差,做市商就可以使用 Hummingbot 进行套利。
为什么要把 Hummingbot 开源,而不是自己使用它?¶

Hummingbot 是一项实验;此前从未有人创建过如此规模的开源做市机器人,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量化基金和其他专业交易公司都非常保密,对于每一份知识产权,他们都希望内部保留。
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实际的算法本身非常简单:低买高卖。真正的难点在于工程挑战:您需要一套复杂的技术基础设施,才能准确、自动且快速地运行该算法。
此外,您仍需面对库存限制。对于跨交易所做市策略,您需要在较宽泛和较紧密的两个交易所上同时持有您要做市的代币对库存。市场上存在无限多种组合,因此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建立一个做市商社区的价值,远大于仅开发一个仅供我们自己使用的闭源软件产品。
使用 Hummingbot 难吗?¶
Hummingbot 的第一个版本最适合交易员或开发者使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希望增加图形用户界面,并连接所有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使其更加用户友好且功能强大。
最初,我们主要优化面向高级用户,因为 Hummingbot 采用命令行界面,仅支持少数几个交易所。目前我们正与一些高级用户和加密基金进行私密内测。
对初创公司的通用建议¶
我们学到的一个深刻教训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而非以技术为导向。当我们刚创立 CoinAlpha 时,我们深深着迷于智能合约的潜力及其颠覆金融的无数可能性。本质上,我们关注的是市场最终可能达到的状态,而非我们今天需要向用户提供何种价值主张,才能让他们放弃现状。
人们不会因为某个产品是去中心化或新颖的就使用它;他们使用新产品,是因为它解决了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我最喜欢的一句关于初创公司的名言来自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奥多·莱维特:
“人们不是想买一个四分之一英寸的钻头,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四分之一英寸的孔。”
换句话说,重要的是客户真正关心的问题,而不是你以为他们应该使用的解决方案。在承认 Fund Protocol 并未解决对对冲基金经理真正重要的问题后,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研究,与许多加密交易者、加密项目和交易所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帮助我们认识到,流动性是一个重大问题,可以通过降低做市的技术门槛来解决,这也成为了 Hummingbot 的基础。
 
                